聶辰席:打造智慧廣電 暢享數字生活
在CCBN2015主題報告會上,聶辰席作了重要講話,以下是演講全文。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第23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隆重開幕了。首先,我代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蔡赴朝部長對CCBN2015的開幕表示誠摯的祝賀,向參加展會的中外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關心支持中國廣播影視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
CCBN走過了22年歷程,已成為國內外廣播影視及相關行業新知識傳播、新技術推廣、新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本屆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展會,希望大家進一步增進了解、深化合作、互利共贏,推動廣播影視業繁榮發展。
今年CCBN以“融合智能網絡、暢享數字生活”為主題,就是要加快廣電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廣電融合網絡的數字化、智能化,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數字生活服務。當前,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技術引發的“智慧浪潮”,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構建起數字生活的美好圖景。信息技術與社會生活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廣播影視不但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更應成為新的生活方式發起者、組織者、提供者,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樞紐之一。面對智慧化的新浪潮,廣播影視要把加快構建“智慧廣電”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
智慧廣電的本質是新興信息技術與廣播影視既有優勢的高度融合,是廣播影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發展。下面,圍繞“打造智慧廣電、暢享數字生活”,談幾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打造智慧廣電,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滿足人民數字生活新期待、順應信息技術新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打造智慧廣電是推動廣播影視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整個經濟正在向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高級階段和高端形態演化。廣播影視應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將自身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需求,實施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提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國家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就是要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將深刻改變廣播影視行業的內在結構和人們的消費習慣,激發廣播影視數字消費新意愿;ヂ摼W與廣播影視領域的深度融合將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推動廣播影視全業務、全流程、全網絡從數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創新轉變,進而催生“智慧廣電”。第二,打造智慧廣電是廣播影視惠民利民的責任擔當。生活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人們對數字生活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智慧廣電的內在要求是轉型升級,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惠民利民,它以滿足人民數字生活新期待為己任,把科技創新與服務創新有機結合,有效提升民生領域信息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多樣多變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讓人們共享廣播影視創新成果。第三,打造智慧廣電是順應技術發展趨勢、壯大自身優勢的戰略選擇。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科技成果轉化周期越來越短,技術產品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以云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大量涌現,拓展延伸著廣播影視的發展空間。打造智慧廣電,從“功能”向“智能”升級,是廣播影視發展新趨勢,也將成為新常態,要樹立全球視野、戰略眼光、開放思維、市場意識,緊盯科技前沿,圍繞國家和行業發展戰略,圍繞群眾數字生活需求,加強科技創新和新興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加快廣播影視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活力、競爭力,進一步壯大內容優勢、網絡優勢、用戶優勢、管理優勢。
二、打造智慧廣電、暢享數字生活,要堅持受眾為本、內容為王,加快智能化生產運營、分發傳播。一是平臺智能化。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進程中,由智能化平臺主導媒體生態的特征愈加明顯。廣播影視要從廣電專網向互聯互通的IT架構轉變,從單純的“內容制作機構”升級為內容制作、運營、分發的智能化平臺,整合匯聚不同種類的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實現內容加工、內容匯聚、內容經營、內容管理的全流程一體化,打造智能適配互聯的數據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智能協同的生產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價值鏈。二是生產智能化。推進廣播影視“采、編、播、存、用”流程集約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兼顧多種業務形態、多種傳輸網絡、多種服務模式、多種終端制式和跨網聯動、多屏互動需求,實現開放協同、彈性高效、安全綠色的全流程網絡化智能化生產,以及開放、融合、協同的可持續創新;兼顧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終端呈現特點,利用大數據分析,開發適應數字生活需要的智慧產品。三是傳播智能化。智慧媒體,不僅能使受眾獲得信息,還能通過對信息的篩選分析進行重新組合,并將準確信息傳遞給特定人,為人們提供有效、即時、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廣播影視要改變“重發端不重收端、重覆蓋不重受眾”的現象,真正以受眾為本,充分利用數據分析、情景感知等先進技術以及社交媒體手段,在統一用戶數據和內容數據管理的基礎上,形成“隨需而變”的傳播方式,提供精準化內容、滿足個性化需求。(責任編輯:韓杰)
-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