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2012年05月0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發改委反壟斷局官員的公開表態,已讓這次持續5個多月的調查有“大事化小”的處理可能,而三大電信運營商把控基礎網絡運營商資質的情況似乎也有改變。
  主要觀點:歌華這樣分散、小規模的廣電運營商要想獲得基礎網絡運營商的資格是不可能的,那就意味即便發展寬帶業務也將有50%收入要作為租賃帶寬費用交給電信運營商。只有加入國網公司才可能真正平等參與寬帶市場競爭。
 
  【寬帶反壟斷案或終結:重罰不可能 廣電稱壟斷反加強】
  
2012年04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道》,針對2011年11月9日國家發改委開始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進行反壟斷調查。
 
  【“三網融合”讓你我共享“文化產業大餐”】
  
2012年04月23日,針對三網融合與文化產業的關系,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
  主要觀點:真正的“三網融合”實現之后,真正能夠讓大眾很容易接受的業務形態就是與文化、娛樂相關的產品。
 
 
 
  【接受中國網絡電視臺專訪】
  2012年3月21日上午10:00,做客中國網絡電視臺,并就三網融合相關熱門話題接受了CNTV主持人周玥的采訪。
 
  【國內網速"蝸牛爬"再惹熱議 "提速降費"更待何時?】
  2012年2月6日,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半月談雜志,針對國內網速價格高且網速巨慢一事進行了多次采訪。
  主要觀點:目前大陸網速不給力的原因有四點:一是在技術上,中國寬帶市場的接入方式與技術以ADSL為主,而其他寬帶速率高的國家基本上是以光纖接入為主。二是在用戶規模上,中國互聯網用戶基數大,截至2011年末,我國家庭電腦上網寬帶網民規模為3.92億,占家庭電腦上網網民比例為98.9%,其他國家的用戶規模有的甚至只有幾千萬。三是在網絡改造上,近4億的用戶網絡改造成本大且周期長。四是在市場競爭方面,互聯網國際出口仍集中掌握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兩大集團手中,非電信系寬帶運營商呈現數量多、規模小等特點。
 

  【三網融合試點被指做表面文章 運營模式避重就輕】
  2011年09月26日,《中廣網》,針對第一批12個三網融合試點地區發展現狀。
  主要觀點:縱觀三網融合試點一年間,廣電和電信在業務合作方面呈現出了較為顯著的“避重就輕”特點,即僅在非重點市場或非核心業務領域展開合作。相比偏遠農村,在城市以及鄉鎮等主流市場,廣電和電信的合作并未實現實質性推進,雙方雖然進行了一系列的從簽署戰略協議到成立合資公司等的實踐,但均有表面文章之嫌。
  中星九號直播星機頂盒在傳統有線機頂盒內加入了通信模塊,村民既可以通過它收聽廣播和看電視,也可以享受無限固話業務。


  【三網融合為何“千呼萬喚難出來”?】
  2011年08月17日,新華網,主要介紹北京、武漢等試點地區的最新進展;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三網融合為何爭議不斷。
  主要觀點:“目前,作為試點的兩大主體——電信運營商和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在業務層面仍只是糾纏于所謂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想做寬帶接入和電話業務;電信運營商想做IPTV業務。而這些又是兩個陣營都很擔心自身利益受損的焦點。”。

  【“三網”試點一年:艱難的“融合”】
  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人民日報》,14版新興媒體,三網融合試點一周年報道
  主要觀點:三網融合在過去一年多的試點過程中,“有進展,但沒有實質性突破”。但三網融合總體上的方向和目標已經為各方所接受,數字雙向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CMMB手機電視已經成為各方認同的三網融合重點。
  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表示,“目前,作為試點的兩大主體——電信運營商和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在業務層面仍只是糾纏于所謂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想做寬帶接入和電話業務;電信運營商想做IPTV業務。而這些又是兩個陣營都很擔心自身利益受損的焦點。”
 
  【業務創新應具“跨域”思維】
  2011年5月17日,《通信世界周刊》,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改革相關事宜。
  主要觀點:無論產業、技術、商業模式如何變革,新業務都需要滿足“你我他”的消費需求。而目前,上述消費需求愈發表現出“十越理論”特征——工作條件及環境越優越,報酬及生存能力會越高,工作時間及強度會越大,通過娛樂形式獲取解壓的需求會越大,對方便快捷的傳輸渠道與媒介依賴性會越強,希望使用的相關設備越簡單、越傻瓜化越好,絕大多數中青年人的父母越來越老、子女教育等成本越來越大、家庭壓力越來越大……
  在三網融合試點實踐中,如果廣電與電信雙方能夠圍繞“十越理論”研發并試點相應的業務,只要一兩項“殺手級業務應用”獲得中青年人群的認可,那么目前兩部委互相角力之癥自當有效緩解。
 
  【廣電“陣痛期”:省網整合深陷資本糾葛】
  2011年5月17日,《搜狐網》,以省為單位有線整合需要成立第三方中間機構輔助。
  主要觀點:廣電總局在推出某項新政策時,往往注意不到政策的連貫性,所以后期也往往不易推行。“我認為一直以來,廣電系統都缺乏一個類似于通信系統研究院性質的智囊團體系,該智囊團可以是一個中立的機構,也可以由各地方分別成立,主要負責先期對廣電總局擬出臺的新政策進行充分調研,給出調整意見,并在新政策后續執行過程中負責解決各種細節性問題。”
  “任何一個新出臺的政策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中間機構可幫助總局層面根據實際執行情況與問題不斷修改與調整相關政策,以更快實現預期目標。”。
 
  2011年5月17日,《通信世界周刊》,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在業務層面需要深度改革。
  主要觀點:目前,廣電系統的戰略覆蓋僅考慮到了系統內布局以及與電信、互聯網的融合,但可以預見,未來,廣電系統業務還將與文化創意產業產生交互,因此,建議廣電總局在整體布局時應考慮到與相關文化管理機構的合作與融合前景,并以此進行業務層面的創新。
  “事實上,集成播控平臺是把雙刃劍,它給廣電帶來權力的同時更給其帶來了責任,我認為這不是關鍵環節所在,對廣電而言,其廣泛的用戶覆蓋率與有線電視入戶率才是最核心的資源,建議廣電加強用戶消費心理研究,對有線電視用戶進行細分,首先創新出幾個相對‘殺手級’應用滿足用戶的育兒、教育等需求,亦或解決空巢、剩男/女、致富等日益凸顯的社會問題,”“建議廣電在進行相應的商業模式嘗試時,可給出較為優惠的價格以便于應用的迅速鋪開。”
 
  【杜百川:三網融合何時完成是誤讀】
  2011年5月12日,由融合網獨家撰寫的《杜百川:三網融合何時完成是誤讀》刊登后,全國主流媒體(如中國日報網、鳳凰網、搜狐網、騰訊網等)、行業媒體網站及各地信息港進行了極大的關注。
  截止2011年5月14日,共有400余家主流媒體進行了轉載。
  主要觀點:國務院三網融合專家小組成員、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認為,三網融合是一種技術的發展趨勢,并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不能說也不能理解成三網融合會在哪一個時間段完成,只能理解這應該是三網融合進展到了一個時間點而已。
 
  【“全新娛樂”離我們越來越近】
  2011年5月6日,《工人日報》文化周刊,人們對三網融合后將給百姓日常文化娛樂生活帶來的更多選擇和內容依舊充滿渴望。
  主要觀點: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前提是更便捷、更有益,因為,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現在的新媒體,最終所扮演的都只不過是一個傳輸喜怒哀樂的通道而已,而每位參與者才是真正的主角。
 
 
  【電腦處理器融合勢成必然】
  2011年3月30日,《北京商報》,融合已然成為芯片廠商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主要觀點:芯片領域“融合”的意義在于不降低,甚至提供更高性能。這個融合方式必須“1+1>2”才對消費者、對行業有意義。
 
 
 
 
 
 
  【“第五次電信分拆”報告幕后:IDC的博弈】
  2011年3月5日,《21世紀經濟報道》,關于社科院所做的《第五次電信分拆方案研究》話題。
  主要觀點:廣電要想獲得電信和聯通的IDC業務是不可能的,即便再小的蛋糕既得利益者也不會輕易放棄,廣電還是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自身IDC中心的建設上;ヂ摼W是三網融合的核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廣電在互聯網方面完全沒有應有的合理資源分配及公平待遇。這樣下去,三網融合很難實現。


  【傳騰訊借殼介入互聯網電視 廣電牌照成稀缺資源】
  2011年2月28日,搜狐網,關于央視國際與騰訊成立合資公司,主要運營互聯網電視業務一事。
  主要觀點:廣電牌照不可能落到其它控制方。如果騰訊在合資公司成立后,使用央視國際的互聯網電視牌照及名稱,其與央視國際應該有個明確的界定。但如果這幾家成立的合資公司只是為CNTV提供技術服務,或只是業務公司性質,騰訊入股合資公司則沒有太大問題。


  【IPTV業務遭圍追堵截 百視通老大地位難!
  2011年2月22日,《IT商業新聞網》,關于百視通IPTV業務發展現狀。
  主要觀點:百視通的業務模式,可得到資本市場的助力,培養出大的三網融合業務和內容平臺。


  廣電地方改革錯綜 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內憂外患”不斷升級】
  2011年2月21日,《通信世界周刊》,關于廣電體制機制改革的矛盾與問題不斷暴露一事。
  主要觀點:“大部分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僅成立6~7年,尚未積蓄必要的實力,如果像現在這樣一下子將其推向市場,在競爭層面難免有失公允,”“我們呼吁有關部門推遲臺網分離進程,給予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一定的緩沖期,或是出臺相關的扶持、傾向性政策。”

 
  【廣電與電信寬帶升級大戰:閑置問題嚴重】
  2011年2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關于廣電NGB建設如何應對電信帶寬快速升級。
  主要觀點:由于雙向改造后并沒有帶來廣電ARPU值的提高,所以廣電運營商對于接下來的雙向改造和NGB建設都持觀望態度,除了北京等地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免費發放高清機頂盒,其他廣電運營商無力完成雙向業務的啟動。


  【新水滸播放折射三網融合之困 引衛視與網站糾紛】
  2011年1月25日,《經濟參考報》,關于電視臺與網絡視頻公司之間爭播《新版水滸傳》之戰。
  主要觀點:新《水滸傳》造成的廣電企業和視頻網站間的爭端,其實早在業內預料中。一方面,影視制作機構,為了回收成本,必定會通過更多渠道來銷售影視作品;另一方面,隨著融合進程的推進,觀眾可以通過不同渠道觀賞影視節目,就會導致電信、廣電、網絡等不同企業進一步爭奪影視節目源。


  【“三網融合”做旗幟 廣電系公司上市潮涌】
  2011年1月18日,《上海證券報》,關于百視通借殼上市事宜采訪融合網主編吳純勇。
  主要觀點:“整合是大勢所趨,”“在三網融合推進之初,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傳輸通道的整合,實際上三網融合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傳輸層的整合,更是內容與技術的深層次整合;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資本市場對這類投資機會將更加關注。”


  【百視通成功借殼廣電信息 三網融合進入快車道】
  2011年1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關于百視通上市事宜采訪融合網。
  主要觀點:針對百視通借殼上市對廣電系統發展之路的影響,這會產生主流廣電新媒體企業上市的示范效應,給廣電新媒體業界提供了登陸資本市場的新思路和模式。百視通新媒體上市,標志著我國三網融合新產業顯現出一條快速成長的軌道。


  【三網融合今年能否吹響集結號】
  2011年1月4日,《科技日報》,關于三網融合今年能否吹響集結號選題。
  主要觀點:對于全國有線網何時能成為一張網,名義上的全國有線一張網應該在2010年年底或者2011年上半年就能實現。但是能夠真正實現全國一盤棋且進行全國性商業運營的有線一張網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一張網,這樣的一張網就要求不僅是物理層面的對接,最主要的是在人員、管理、業務等層面的全國無縫運營。而針對這種理想的全國有線一張網,我認為,未來十年之內都將是磨合期。
 
  更多信息請用“融合網”等關鍵詞在百度新聞、SOSO新聞進行查找。

快速直達

新聞關注排行榜

熱門推薦 最新推薦
關于我們 - 融合文化 - 媒體報道 - 在線咨詢 - 網站地圖 - TAG標簽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0年-2023年 融合網|DWRH.net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dwrh@dwrh.net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2094號 京ICP備11014553號
色噜噜人妻丝袜aV先锋影音先|日本乱理伦片中文在线观看|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亚洲中出在线播放p